“好孩子”的成长代价

发布时间 2008-12-03

在青少年适应与叛逆一类问题咨询的个案中,多数学生都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他们几乎是家长心目中听话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光辉灿烂的童年,催化自我高度膨胀,发展优越感。

可是,当这些学生一旦进入青春期,面临学校的环境变化、人际关系重组、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改变、以及教学方法新异等等问题时,听话的孩子们会遭遇巨大的困难与挫折。他们或许失去了往日的优越感,或许最也不是老师关注的焦点,或许以前习惯了的高昂态度招来同学们的反感。他们在新环境中就象一个悬在空中的小飞人,没着没落,失去重心,导致适应的时间无限的延长。当不愉快的情绪影响到学习成绩时,顿时令家长暴跳如雷,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孩子在学习方面失败(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小学六年的好学生家长的荣誉)。

父母的震憾首先表现在对“好孩子”极端的不满上,家长们贪恋地认为,好孩子就应该是好学生,你千万不能够给我们脸上抹黑。于是“好孩子”们不但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解决适应新环境的技巧,反而会在责备声中加重心理负担。当压力得不到正常释放时,寻求异性情感支持、迷恋网络(或者玄幻小说)、厌学、逃学,便成为“好孩子”无可奈何的选择。

 

有一位高中生,厌学。理由是学习成绩中等,在班级里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要求退学。

父母无法接受事实,他们开始时认为,老师教学水平有问题,自己的孩子在过去九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听到儿子在功课方面存在困难过。上了高中怎么发生这么大的逆转呢?她与儿子不同的任课老师交流,得到的信息与他们的判断完全相反,是儿子在班级里独行特立,与同学不断有言语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让父母困惑的是,儿子在家里一贯很顺从大人,以往的学校老师评价儿子是个懂事的好学生呀。

问题就出在被父母注重的所谓“听话”与“顺从”上。

根据人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一生当中会出现两次比较明显的反抗期。第一次在2周岁以后,第一次反抗期,幼儿获得了区分自己与妈妈不同的概念。第二次发生在青春期,通常将青春期逆反称作第二心理诞生。此时,青少年将完成心理上与家长分离的准备,所以有心理断乳的说法。所谓的逆反心理,包涵着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反抗家长不要以孩子的观念与他们相处的方式,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权利。第二层意义是少年在摆脱依赖时的内心冲突与焦虑。完成分离需要两方面的心理准备,一方面是家长民主的家庭教育基础,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享有高度的自尊。另一方面需要在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友谊,以获得在家庭分离时的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当然,听话的“好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处于顺从的姿态,没有获得应有的自尊。而自尊水平恰恰左右着个体建立同伴友谊的信心。

这位高中生因为在亲子关系模式中没有获得应有的自尊,所以在与同伴发展关系中表现出了浮躁与烦恼。持续的负性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在人际挫折导致的学习失败双重打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以退学为终。

 

曾经有一位迷恋网络的少年,他有非常出色的六年小学生学习生涯。父母以他为自豪,放心在外作生意。上了初中以后,老师多次与家长反映,该生性格内向,离群,常常一个人发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不成,各课老师反应比较多。家长开始因忙于生意,没有引起重视。有一次这位少年因为在网络上碰到一个比较关心他的高中大哥哥,他们相约去网吧打游戏。结果他们两个在网吧里玩了通宵。最后,父亲不得不在每个月回来陪他一段时间。只要爸爸在,他就会开心地学习。

该少年说:“在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只关注我的考试成绩,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我的精神感受。只有在游戏里,我能够得到温暖。因为,我通过了一定的级别,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敬仰,甚至他们会送我礼物,让我非常的开心”。当时,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而爸爸说:“儿子小的时候非常懂事,我们在外面挣钱也是为了给儿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机遇。那时候他都告诉我们放心做生意好了,我会好好读书的。看到小学时他优秀的学习成绩,也真的非常放心。那里知道,进入青春期以后会有那么多的麻烦”。

爸爸当然不知道,儿子为了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从幼儿到小学毕业,十年与父母分离。这种过早的分离,一方面使儿子失去了最初的社交实践(亲子关系是个体人际关系的雏型)。另一方面使他长期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独自面对不确定的事件(安全感缺失)。在升学以后的新群体中,他已经不习惯组织人际网络了。但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以友谊作为认同的模型使自己获得依附与归属。他没有新的经验支持自己建筑自尊。虚拟世界的诱惑,让他暂时体验到了情感的温暖。义无反顾的陷入网络使该少年离现实群体越来越遥远。

 

有位大学生,两度高考,两度上大学。但是,在开始大学生活不久,都要求退学。原因是他认为同学们不喜欢他。

母亲很伤心,觉得培养儿子,自己放弃了好多本属于自己的生活内容,如今他这般不“争气”。简直有与儿子解除亲子关系的冲动了。

当我们了解到,这位儿子在小学毕业以前的确非常配合妈妈,以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告慰母亲。到现在为止,言谈中,他常常责备自己现在的状况非常对不起母亲。我们对于母亲的冲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儿子存在的唯一价值完全是为了使母亲开心。当然,使我们惊叹的还是父母教化能力。

母亲的困惑是,小时候的儿子非常的听话、顺从,怎么大了大了,愈来愈不长进了呢。

大学生说:“我知道现在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是妈妈一惯只看重我考试得名次,反对我与朋友交往有关系”。

事实上,在这位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更多地内容都与妈妈有关。当然,他的心理水平还停滞在童年期。一个男孩子,进入青春期,还不能顺利地与父母分离,他的社会情感发展,遭遇了重大的挫折。

但是,这位男孩子在青春期,也有过心理挣扎,他试图以发展一段离奇的异性感情,为自己设置快速地与父母进行分离。结果,遇到了重创。

也就是这段异性交往的失败体验,导致了年轻人极端的忧郁,那种心境一直迷散在心头,让他一蹶不振。

大学生在没有得到心理辅导之前,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在乎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其实是自我概念模糊的典型表现。他小心理没有随着生理的发展而同步发展。

 

当今,抱有养育孩子为父母争气的观点,在现实社会占了一定的市场。

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帮助他们填报并不喜欢的大学专业呢?

 

听话的“好孩子”,他们的命运发展转归并不能象预设的那样,一片坦途。他们可能需要在人生的道口上拐一个大湾,或者进行一次大的整合,这就驻加了更高的成长的成本。

在此呼唤,为父母者首先要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生命的价值。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原星海艺术学校(县劳动局东聚园大酒店后50米)   首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茂贵     咨询电话13953910939 13053925034    16068868        工作QQ:625043819            E-Mail:myxinyuxinli@163.com    版权所有:蒙阴馨雨心理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蓬豪网络

URL:      www.myxinyuxinli.com  
认证级别: 绿色
认证日期: 20090515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