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发布时间 2008-06-23

“问题儿童”的常见病(图)

  何谓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注意力缺陷障碍(ADD)、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轻微脑功能失调(MBD)、注意力缺陷-多动联合障碍综合症(AD-HDS)、多动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症状多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病幼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多动症的病因

  A脑神经递质不足: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能力,使孩子动作过多。

  B脑部器质性损害: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前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孕期疾病如高血压、贫血、先兆流产等;分娩过程异常,如早产、难产、产钳助产、婴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婴幼儿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外伤等都可能成为多动症的诱发因素。

  C遗传因素:调查发现,有40%左右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或他们的兄弟姐妹、其他亲属在童年时罹患此症,试验证明遗传因素与多动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D其它因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如食用过多人工色素、防腐剂、保鲜剂、食品添加剂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铅、铝及化合物中毒等成为近年来诱发此病的外在因素。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儿童多动症的典型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日常行为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过于活泼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不论在哪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咬铅笔、玩橡皮、撕纸片等;在幼儿园里侵犯其他小朋友,拉别人的头发、抢玩具、撕衣服,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不自觉地干扰别人的活动、打断别人说话等。

  B冲动任性

  多动症患者的情绪极不稳定、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高兴时忘乎所以,又笑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生气、发脾气;不能和同龄孩子友好相处,小伙伴害怕他、讨厌他,致使他们不合群,久而久之可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

  C注意力障碍

  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与实际年龄的心理发育不符。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看起来一动不动地坐着,实际上“走神”、“溜号”,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做绘画时,边画边玩,随便乱涂,甚至吃饭时也心不在焉。这样的孩子几乎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完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D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类型的认识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障碍、空间定位障碍、逻辑思维障碍等等。

  E行为异常

  这类孩子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问题,如顶嘴、说谎、不喜欢幼儿园、暴饮暴食、乱拿东西等等。

  F神经系统异常

  多动症幼儿一般运动功能异常(与前面提到的过于活泼并不矛盾),他们好动却动作笨拙、精细协调运动困难、闭眼站立不稳、不能走直线、指认自己的五官困难等等;语言或发音缺陷,如口吃、吐字不清等;皮肤两点辨别能力差(当患儿闭上眼睛,分辨自己的皮肤受到一点刺激还是两点刺激的能力较差);约半数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等。

 幼儿抽动—秽语症

  抽动—秽语综合症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污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眨眼、皱鼻子、噘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者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本病多发于儿童,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比例男多于女,约为3:1~4:1。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

  抽动症病程长,反复发作,少数至

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渐加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发育及其功能障碍有关。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胚胎发育、脑部感染等均有一定影响。

  抽动—秽语症的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症以肌肉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翻白眼、凝视等;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噘嘴、缩鼻、扮怪相等;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上肢抽动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跪姿走路、步态异常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清嗓声、吼叫声,或随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或不自主地秽语、骂人、说脏话等其他行为异常,可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摸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的孩子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抽动消失,情绪紧张时加重。

  抽动症的诱发因素

  A精神因素:患儿大多性格内向,精神紧张,学习压力过大等,易造成心理压抑。

  B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并使孩子不断受到惊吓。不少患儿经常感冒发烧,从而导致症状加重。

  C饮食因素:现在的家长总是想让孩子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及补品、强化食品,而其中的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容易导致孩子兴奋、烦躁不安。如果在治疗当中进食上述食品也会使病情加重。

  D家教因素:孩子患病,责任在父母。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管教方式简单生硬,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整天提心吊胆,患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E围产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早产、难产、剖腹产儿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儿最多见。

  从年龄方面讲,幼儿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患者5~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性别方面男孩明显多于女孩。个性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亦多见。

  F遗传因素:家庭中有类似病史,或与精神、行为异常者有血缘关系的人易被遗传而发病。

  此外,还有一种局部抽动症:由眼部肌肉反复、快速抽动所致,开始于保护性动作,如患结膜炎时,眼睛不停地眨动,时间长了就成为坏习惯固定下来,演变为单纯眨眼的抽动症。也可因为模仿他人或精神紧张所致,此属功能性,或者称为习惯性反应。

  多动症与抽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发病率较抽动—秽语综合症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记忆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很多人把这两种病混淆。但多动症与抽动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不停地眨眼,伴有其它肌群抽动及异常发音,眼结膜不会充血,无其它感染症状。这两种病的病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家长不可盲目自行判断,如发现孩子存在问题,应请专业医生诊治。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原星海艺术学校(县劳动局东聚园大酒店后50米)   首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茂贵     咨询电话13953910939 13053925034    16068868        工作QQ:625043819            E-Mail:myxinyuxinli@163.com    版权所有:蒙阴馨雨心理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蓬豪网络

URL:      www.myxinyuxinli.com  
认证级别: 绿色
认证日期: 20090515

网站管理